曲伟杰简介:哈尔滨曲伟杰心理学校校长,1991创办我国首家心理学校。主要职位有国际应用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协会理事,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曲伟杰心理咨询书系:《让你更出众》《我是猫爹》《5天长大》《猫爹看早恋》《考试能手》和《把生存写在行动上》等。
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办?
孩子性情暴躁怎么办?
你知道情绪发展的规律吗?
你压制过孩子的不良情绪吗?
你想了解情绪的正常通道吗?
你想帮助孩子有效排除不良情绪吗?
考试期间,怎么调整孩子的焦躁情绪?
怎么才能使孩子做自身情绪的主人?
……
下面,我们联系到了曲伟杰校长,看他是怎么为我们排忧解难的——
记 者:是不是人人都有不良情绪?人的不良情绪从何而来?主要有哪些?
曲伟杰:准确地说,人人都有负面情绪。人的情绪就像温度计一样,当人的外环境(人文、地理)和人的内环境(生理的、心理的)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候,人的情绪自然就会出现一些反应。正面的反应是心情舒畅、喜形于色,负面的反应就是怒、忧、思、悲、恐、惊。正负反应随时都可能出现在同一人身上,再坚强、再乐观的人都可能有负面情绪,就像再舒适的地方都会有打雷下雨一样。
虽然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但是,如果它反应过强、过度、过长就会演变成危害人身心健康、干扰人的正常生活的不良情绪。比如,亲人去世,悲伤是正常的负面情绪,但如果悲伤过度、悲伤的时间过长就变成不良情绪了。
人的不良情绪概括起来主要有:
①郁闷。郁闷走向极端就是抑郁症,抑郁症走向极端就是自杀。这是最极端的一种郁闷。轻一点的郁闷是抑郁心境,它虽然没有要死不活那么严重,但对什么都兴奋不起来,心上总有一种抹不掉的灰暗基调,持续的时间还比较长。
②焦虑烦躁。害怕发生什么事情,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焦虑烦躁发作的时候,时常伴有出言不逊、摔东西、发脾气等情况,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考试成绩下降等后果。
③冲突。因为心里对什么人或事产生了一种愤懑,所以随时都想报复回来。冲突爆发时,对人对物都可能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这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较大。
④生气。轻则有点委屈、有点不快憋在心里生闷气;重则发生心身反应,与人闹得面红耳赤,给双方造成不愉快。
⑤悲伤。这是由某种丧失引起的心理反应。比如物质丧失——丢失了一笔巨款、一件贵重物品,这是较为普通的一种悲伤。最大的悲伤有两种,一种是感情的丧失——失恋,另一种是至爱亲朋的丧失。悲伤是一种自然的负性情绪,但调控不好就容易伤心、伤身,给人造成沉重的打击。
⑥恐惧。恐惧本身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怕火灾、怕煤气中毒,就小心使用电器、煤气。但如果调节不当的话也会人为地产生一些恐惧心理、恐惧症状,比如怕黑、怕高、怕异性、怕上级、怕空旷之地、怕幽闭之地,徒然地给自己增添一些精神负担。
家长和孩子对情绪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就不会把负面情绪等同于不良情绪,也不会把情绪看得过于神秘、过于不可思议了。这是我们正确分析、认识不良情绪的前提。
记 者:中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与成人的相比有哪些特点?
曲伟杰:第一,中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与他们内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成年人的情绪与外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没有外环境的刺激,一般不会产生负面情绪;而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不听话、不服约束、时而哭闹、发脾气、逃避惩罚的一面,然而,他们又有意志控制力不强、判断力不强、容易接受家长、老师指导、调教的另一面,所以,小学生的不良情绪相对好调整一些。
孩子上中学后,男孩女孩都处于性萌动、性成熟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变化直接导致了他们情绪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有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有人惹他,他会闹心;没人惹他,他同样也会闹心。那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认知系统还不健全,他们的自我调适能力还跟不上生理、心理的迅速变化,所以,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协调性就注定了他们产生不良情绪的必然性。这是容易造成误解的年龄,家长、孩子都需知道一些相关常识,才不至于造成误解和伤害。
第二,他们的情绪与亲子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年时代的孩子依恋父母,青年时代的孩子回报父母,这是正常的亲子关系。青春期的孩子,虽然知道父母教育他们是为他们好,但是往往是关系越密切的人越跟你对着干——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往往成了他们爆发愤怒情绪的根源。这是他们渴望第二次断乳的表现。孩子第一次断乳是生理断乳,第二次断乳是心理断乳。孩子第二次断乳就将成为真正的大人。这个时候,孩子越想成为大人,家长就越觉得他们不懂事,千方百计想把他们管服管顺,这就造成了亲子间的紧张关系及孩子的不良情绪。
第三,中学生的不良情绪与他们的伙伴变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学生想脱离父母成为真正的大人,这个时候,他们对父母会有所依恋,但朋友的地位在他们心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朋友对他们有一种类似精神支柱的作用。失去一个知心朋友,他们会有一种失恋般痛苦的感觉。这是很多家长、老师难以理解的:失去一个同性朋友,孩子怎么就像丢了魂儿一样六神无主?
第四,孩子的情绪与异性关系也很密切。
这里所说的异性关系既不是恋爱关系,也不是失恋关系,而是孩子从孤独到寻找伴侣这样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老师、社会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有效的精神指南,不能适时地给他们的心灵减压。异性之间,交往得顺利也会伴有一些莫名的矛盾和冲突,交往得不顺更是会造成彼此的伤害和心灵的打击。对异性朋友的寻找、追求及由此产生的苦恼是青春期孩子不良情绪的症结或最大威胁。
最后,孩子的情绪与学业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社会对文凭越来越看重,分数、名次、学历成了中小学生负面情绪的重要来源。学习本来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内在需求,但是,有了这么多外在的人为的压力,学习的原动力已经变味了,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厌学情绪。分析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能不把学习压力联系起来分析。
记 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家长怎样才能帮孩子找到产生不良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
曲伟杰:要帮孩子找到产生不良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可帮孩子做这样几个联想:
一是帮孩子做生理发育的联想。
孩子的郁闷、痛苦是不是和生理发育、生理疾病有关系?有了这方面的分析、联想可大大减少家长对孩子的误解和责难。一些家长动不动就责怪孩子不懂事。其实,这是家长不懂孩子的生理规律的表现。如果家长知道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有的不良情绪,就会客观地心平气和地,或用理解的方式,或用科学指导的方式,或用医学的模式加以解决。
二是要和孩子的至亲至爱的人做联想。
孩子的情绪与亲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孩子最亲的人是孩子的家长,但是,孩子的家长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孩子不良情绪的根源。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恩人、养育人、监护人,理所当然就应该管孩子、训孩子;而孩子们却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自由、不舒坦,就是因为有家长管着。家长的监护人身份使他们很难反思自己的言行,这就形成了一个认识盲区——家长的坏作用是庐山,而自己又在庐山之中,不识自己的真面目。所以,家长只有走出认识盲区,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三是要和孩子的老师、同学做联想。
在学校,老师既是教孩子知识的人,也是父母的替代者。这个替代者如果对孩子的关爱多一点,孩子在学校的心理落差就会小一点。如果孩子在家是宝贝,在学校却是被忽略的对象:表扬没有份,课堂提问没有份,班级活动没有份。这种被冷落的情况会使孩子的心备受伤害。真正的好学校,不是名气最大的学校,也不是升学率最高的学校,而是学生能够得到老师真心关注的学校。老师关注的目光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着孩子的心。总也得不到老师关注目光的孩子会是蔫巴巴的,对什么都缺乏兴趣。
另外,还要关注孩子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中有强势孩子,也有弱势孩子。如果是强势孩子心情不好,是不是因为欺负了人而感到内疚?或者是不是怕人报复、怕人找上门来算账?如果是弱势孩子心情不好,是不是在外边被人欺负了回家还不敢让家长知道?同龄人的关系时常牵动着孩子的心,这是不能不考虑的原因。
四是要把孩子的情绪与周边的社会环境做联想。
看看是不是有社会青年、问题少年威胁孩子、敲诈孩子?是女孩的话,还要考虑是不是有校外闲杂人员诱惑她、纠缠她?在周边环境复杂的地方,校外因素有时比校内因素对孩子的伤害更严重。
最后,还要把孩子的情绪和孩子的物质生活做联想。
比如,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与这个地区的水和空气污染有关系?是不是吃了含有兴奋剂、刺激作用的食物?甚至还要考虑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与花花绿绿的、含有异味的文具、书本有关系?
不良情绪是果,各种刺激是因。只有找到了不良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才有可能使正面的情绪重新复原。孩子的不良情绪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找不到真实的原因,消除不了隐患,孩子哭不让哭,怒不让怒,悲不让悲,小事情最终也可能酿成大灾难。
采访感言
我们做家长的,天天都处在孩子的情绪变化中。对于他们的情绪,有的我们本能地就知道怎么应对,但对于那些突然爆发的似乎毫无由头的冲动、暴力、暴躁情绪,我们会心里发憷,不知该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是以暴制暴,有的是任其发展。采访曲伟杰校长后,笔者才知道,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孩子的情绪有外部刺激的因素,也有自身内部心身发展不协调的因素,孩子的情绪是已经冒出的烟,已经落下的雨,没有该不该一说。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各种情绪有了理性的分析,就不会误解孩子、随意惩罚孩子、给孩子压出生理心理的毛病了。
情绪天天有,情绪自在流,人没有情绪就成了木头人、植物人、冷酷无情的人。读了这篇访谈,我们知道了情绪的产生原因,情绪的来龙去脉,情绪的排解通道,情绪的自然作用和积极意义,就可以和孩子一道,做情绪的主人,提升、升华自己的情绪,变情绪为动力了。